怡和集團 Jardine Matheson Group
時至今日,銅鑼灣每天中午 12 時仍會發放禮炮,那就是「怡和午炮」。源起是百多年前,怡和員工借用守衛當時怡和貨倉的炮台,為公司高層鳴炮以作歡迎或送行。有一次嗚放 21 響禮炮後惹怒了一名剛來港的英國海軍高官,因為私人機構並沒有權力仿效軍隊的儀式,於是便以正午嗚炮報時作為懲罰,最後變成傳統,流傳至今。
從鴉片戰爭起家
的
港英時代商界龍頭
1832
Jardine & Matheson 渣甸行
怡和集團的英文名字是「Jardines」(Jardine Matheson Group),銅鑼灣的「渣甸坊」、「渣甸街」,以至跑馬地上面的「渣甸山」,都是以怡和集團創辦人 Scots William Jardine 而命名。而時代廣場旁的「勿地臣街」(Matheson Street) 則是以怡和的另一創辦人命名。而銅鑼灣東角一段電車路亦命名為「怡和街」。
Scots William Jardine 在 1832 年 與 James Matheson 在廣州創立了「Jardine, Matheson & Co.」,當時被稱為「渣甸洋行」。初時以貿易為主,包括經營兩位創辦人熟悉的鴉片業務 (即是今天的毒品買賣),亦從事出口茶葉等產品到英國,並在 1839 年將貿易運作從澳門搬到香港。
1842
伍氏的怡和洋行與
渣甸的怡和洋行
Jardines 為何用中文名字「怡和」可謂眾說紛紜,官方網站提及 Jardines 在 1842 年正式使用「怡和」作為中文名稱。(The Firm’s Chinese name ‘Ewo’ - ‘the state of happy harmony’ - was adopted the following year.)
Jardines 的「怡和洋行」出現之前,在廣州早已有一家由中國人伍氏家族開設的「怡和洋行」,而且規模不少,是當時從大清政府獲得對外貿易特權的首席行商,業務包括地產、茶園等,甚至在美國投資鐵路、保險等業務。部分書籍還形容當時的伍氏怡和洋行為 19 世紀的「世界首富」。
1842 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被打敗後,不只割讓了香港,還要作出巨額賠償。最後部分賠償亦轉嫁到曾獲得對外貿易特權的商行,其中伍氏的怡和洋行就承擔了一百萬銀圓。《南京條約》還迫使清政府開放五大港口通商,原來由中國人開辦的洋行亦因而消失。
據某些書本記載, Jardines 因此接收了原來怡和的業務。無論如何,Jardines 由 1842 年起使用「怡和洋行」的名字,應該已不會引起混淆了。部分史學家亦認為 Jardines 與英國政府關係密切,在鴉片戰爭、清末期間英國對外貿易,以至在後來管治香港,都受惠於緊密的政治關係,從而獲得不少利益。
「香港由馬會、怡和、滙豐和港督所統治,並按此排序」這個說法,在 20 世紀中葉更廣泛流傳。
1864
堅守中環
怡和在 1864 年將總部從銅鑼灣遷往中環,之後一直參與發展香港:
-
1866 年,協助成立「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
-
1878 年,興建香港第一家製糖廠「香港中華火車糖局」。
-
1879 年,興建香港第一家製冰廠「香港雪廠」。
-
1884 年,協助成立「香港電車公司」。
-
1886 年,成立「九龍倉」。
-
1889 年,成立「香港置地」 。
-
1897 年,成立「香港棉紡織染公司」。
-
1898 年,成立「天星小輪公司」。
百多年來,怡和透過旗下「置地」長期盤據中環黃金地段,直到現在。1973 年落成,標誌性圓形玻璃窗的「康樂大廈」是當時香港最高的大廈 。1988 年成為怡和集團總部辦公室,因而改名為「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
1886
九龍倉與怡和
1886 年怡和與商人 Paul Chater (遮打) 合作成立「香港九龍碼頭及貨倉公司」(Hong Kong and Kowloon Wharf and Godown Co.),簡稱「九龍倉」。
九龍倉一直盤據尖沙咀一帶,「天星小輪」、「海運碼頭」、「海運大廈」、「海洋中心」、「海港城」、「馬哥孛羅酒店」等都是九龍倉旗下的發展項目。
直到 1980 年,商人包玉剛通過激烈的收購戰,九龍倉才從怡和易手。自此,怡和旗下的官方通訊甚少提及九龍倉的發展。
滙豐與怡和
「中英公司」與「香港航空」
怡和在「滙豐銀行」成立之前,本已經營匯款服務。滙豐的出現勢將影響其原有業務,因此在滙豐成立的過程中積極阻撓,並成功拖延英國政府向滙豐發出營業執照。但當滙豐成立後 10 多年,已成為當時最大的銀行,於是怡和在 1877 年入股滙豐,之後滙豐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1898 年怡和與滙豐共同成立 British & Chinese Corporation (BCC),目標為爭取鐵路工程項目,怡和承包建築及運作,滙豐則負責資金,據說 BCC 獲英國政府支持。
1907 年,BCC 拿下九廣鐵路華段的工程,即是今天深圳羅湖往廣州直通車的路綫,於 1911年通車。至於尖沙咀到羅湖的英段,據記載則由香港政府負責興建,於早一年通車,通車後香港政府成立「九廣鐵路局」負責管理。
除了「九廣鐵路」,BCC 還承築了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稱為「京」是因當時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和連接蘇州、杭州、寧波的「蘇杭甬鐵路」。
二次大戰後,航空業起飛。據書籍記載,1947 年初怡和與滙豐曾經與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合作,開辦一間小型航空公司「Hong Kong Airways」(香港航空公司)。 1949 年後中國實行閉關政策,禁止與香港通航,Hong Kong Airways 因而經營困難,到 1959 年國泰航空受邀吞併了 Hong Kong Airways。
置地公司
1889 年 3 月 2 日成立的「香港置地及代理有限公司」 (Hongkong Land),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產公司,主力在香港的政經心臟地段中環發展商廈。置地由怡和及商人 Paul Chater (遮打) 在成立九龍倉後再次合作建立,今天的「遮打道」一帶是置地公司成立後向香港政府爭取填海出來的土地,置地並在該帶發展,並成為今天中環的核心地段。
1965 年,置地以行人天橋方式連接太子大廈與毗鄰的建築,在當時是創新及劃時代的設計,直到今天仍是標誌性的行人天橋系統,貫通了12 幢大廈。「遮打道」也是以置地公司創辦人 Paul Chater 而命名,80 年代初地鐵通車初期,中環站的英文名字也是「Chater」,直到 1985 年港島綫通車才改為現在的「Central」。
置地在香港的物業包括「置地廣場」、「交易廣場」、「歷山大廈」、「遮打大廈」、「太子大廈」、「約克大廈」、「富臨閣」、「文華東方酒店」等。而中環「康樂大廈」和「香港會」、地利根德里「世紀大廈」、薄扶林「置富花園」、月華街「觀塘大廈」、西灣河「太安樓」、銅鑼灣「世貿中心」和「怡東酒店」、灣仔「會展一期」、屯門「置樂花園」、荃灣「綠楊新邨」、大潭「紅山半島」、大坑道「上林」等都是置地有份參與發展的項目。
1980 年代,置地公司更涉足公用事業,分別購入「香港電話公司」和「香港電燈」的部分股權,後來都悉數出售。
文華東方
1963 年,置地旗下位於中環的文華酒店 (Mandarin Hotel) 開幕。1972 年,位於銅鑼灣的怡東酒店 (The Excelsior) 開幕,亦成為了當時「文華東方」的總部,亦是集團唯一沒有冠上「文華東方」名字的酒店。怡東酒店已於 2019 年 3 月關閉,大樓拆卸重建為商廈。
1987 年,文華東方從置地分拆在倫敦獨立上市,直接由怡和持有,自此成為專注管理酒店業務的國際品牌。
牛奶國際
1972 年,怡和以置地公司成功收購「牛奶公司」。當時為打贏收購戰,怡和主席 Henry Keswick 亦有份親自致電給部分牛奶公司股東,遊說將股票換給置地。這成為香港股市一樁歷史性的收購事件。
怡和發動收購戰,主要是覬覦牛奶公司的大幅地皮業權,後來就成為今天的「皇室堡」和「置富花園」。牛奶公司其後發展多元化業務,除了原有的「惠康」,還收購「萬寧」,怡和更為牛奶公司注入「美心」50% 股權。1986 年怡和重組架構,本來屬置地公司旗下的牛奶公司分拆上市,成為「牛奶國際」,直接由怡和集團控股。
牛奶國際與怡和先後在香港引入不同品牌,包括「IKEA」(1975)、「7-Eleven」(1981)、「Pizza Hut」(1987)、「Starbucks」(2000)。2013 年,怡和飲食集團收購了「KFC」在香港的業務。
近期在廣告聲稱「最大型」的會員計劃 「yuu」,正是將怡和旗下的零售餐飲業務作為網絡,這個網絡的覆蓋率正也反映怡和在香港仍然存在的影響力。
怡和午炮
有興趣感受怡和歷史的朋友,也可以去觀賞一下「怡和午炮」(Noon Day Gun) 儀式。
儀式所在位置亦有歷史故事。1841 年,當時英軍已在香港升旗,但《南京條約》還未簽署,即香港仍未被大清政府承認正式割讓,當時的渣甸洋行已經以 565 英磅,在澳門進行的拍賣中購入了三幅東角地皮,即是現在銅鑼灣 Sogo 到海旁一帶,那是港英第一次進行土地拍賣。
而香港第一條電報線,亦由怡和於 1863 年鋪設,連接東角總行與中環分行。
因此,渣甸坊對面的「東角道」和 Sogo 所在的「東角中心」,都以「東角」(East Point) 命名。「怡和午炮」位置,則是當年怡和集團的貨運碼頭。當時治安欠佳,時有海盜,怡和洋行遂以一個小型的火炮,保衛自身的財產。
怡和當年被英軍以鳴放禮炮報時的懲罰,成為了傳統,回歸後仍保留每日午炮。此外,還有除夕晚 23:59 的「子夜禮炮」,嗚炮後會嗚奏《友誼萬歲》,以象徵一年的終結。
地點:銅鑼灣世貿中心對面的避風塘岸邊
時間:正午 12 時
資料來源:
洋行之王 : 怡和
劉詩平著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0
香港金融風雲35載
陳景祥主編
天窗出版/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 2008
香港走過的道路
劉潤和、高添強著
香港增訂版 香港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
太古之道 : 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年
鍾寶賢著
香港第一版 香港 : 三聯書店 香港有限公司 2016
香港商戰風雲錄
藍潮著
初版 香港 : 名流出版社 1997
航空新舊聞
趙予杰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
從啟德出發
吳詹仕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
改變香港歷史的60篇文獻
區志堅、彭淑敏、蔡思行著
中華書局
上半山下中環 : 一個城區的蛻變
余震宇編著
初版 香港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7
香港歷史圖片 : 博物館藏品精選
香港博物館編輯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 : 香港市政局 1982
https://www.jardines.com/en/group/history.html
https://www.hkland.com/tc/about-us/history-and-milestones
https://hklandblob.blob.core.windows.net/assets/125_anniversary_tc/mobile/index.html#p=1
http://cache.org.hk/rthk/teachingmaterials/rthk_book20151123.pdf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9emmb8.html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191125/RAMIP2RFYPUUHQ5NWPDSIZORYQ/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歷史說香港》
Published in Sep 2020 by Hong Kong Brand Museum 香港品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