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古集團 Swire Group
太古集團在香港歷史悠久,早於 1870 年已在香港開設分行。今天,香港不只地鐵有「太古」站,超級市場有「太古糖」,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太古的蹤影,例如「可口可樂」和「國泰航空」,這兩家太古旗下的公司已經有很多品牌,再加上商場、酒店、地產、汽車、零售、食品、船務等業務,逾 150 年來太古在香港可說無孔不入。
成為香港人生活
一部分的太古品牌

大吉.Taikoo・Swire
Swire 的中文名字為何叫「太古」,坊間眾說紛紜。最吸引的說法是創辦人 John Samuel Swire 當時見到中國人的利是和燈籠上寫著「 大吉」二字,回公司後記錯筆劃寫錯成「太古」。
而官方刊物則指,當時漢學家出身的英國駐上海領使 Thomas Taylor Meadows ,受中國古籍啟發,特意取「太古」二字,「太」取自「太初」,「古」源自「盤古」,合起有「宏博、亙古」之意,並希望「太古」能成為巧妙的視覺雙關語,為 Butterfield & Swire 帶來吉祥。
無論如何,1866 年 Swire 已經使用「太古洋行」中文名字,當年的報章啟事也出現「Tai-Koo Yuen Hong」的譯名。
太古不賣鴉片
太古集團 (Swire Group) 的創辦人是 John Samuel Swire 和 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所以 1866 年成立時的英文名字順理成章是「Butterfield & Swire」,直到 1974 年才在香港改用英國母公司的英文名字,以「John Swire & Sons (H.K.) Limited」註冊。
其實 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 在公司開業一年之後已經退股離開,原因相傳是 John Swire 不同意 Richard Butterfield 涉足當時英商流行致富的鴉片生意 (即是今天的毒品買賣),傾向做正途行業,認為偏門生意不能長久。
而 John Swire 的後人直到 Richard Butterfield 退股後逾 100 年才將公司名字中的 Butterfield 拿掉。


太古糖
在超級市場有大量款式選擇的「太古糖」歷史悠久,清朝末年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三份之二,成為家喻戶曉的生活必需品。早在 1884 年,太古已在鰂魚涌生產白糖。
銅鑼灣有一條「糖街」,那裡其實是香港第一家糖廠,由「怡和洋行」經營。太古洋行經營的糖廠位於鰂魚涌, 今天太古坊那條「糖廠街」才是因太古糖廠而命名的。太古糖廠是當時香港首批裝置電燈系統的公司之一,亦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煉糖廠。
除了糖廠街,康怡廣場所在的康山也與太古糖有關。話說當時糖廠開業,聘用了不少德國專家,包括首任經理 Dr. Ferdinand Korn。Korn 的高層團隊抵港後便入住糖廠旁山上的獨立屋宿舍區,於是那裡便命名為 Kornhill (康山)。
這個廠房一直運作到 1972 年才關閉,拆卸後改建成「太古工商業中心」(Taikoo Trading Estate),到 90 年代變革為今天的「太古坊」。
太古糖 vs
明治製糖
今天不少香港人都喜愛買日本製食品,但在 19 世紀末,日本全國幾乎都吃香港製的糖。太古糖和怡和出產的糖,以約三七比佔據了日本市場,直到日本拿下台灣作殖民地後,才在中國和日本受到「明治製糖」、「大正製糖」、「大日本製糖」等挑戰。「明治製糖」後來拓展「明治製菓株式會社」,出品包括不少香港人喜愛的明治朱古力。


太古城與
黃埔花園
太古糖歷史悠久,但今時今日最多人每日掛在口邊的「太古」品牌,可能是「太古城」。位於鰂魚涌站的「太古坊」前身為太古糖廠,而位於太古站的「太古城」,則是「太古船塢」。現在太古城中心的地庫停車場,正是以太古乾船塢舊址建成。
太古洋行以經營船務起家,1907 年在太古糖廠旁移山填海,興建了「太古船塢」。船塢一直運作到 1972 年,才與黃埔船塢合併,搬到青衣。而黃埔船塢後來由「和記黃埔」發展成「黃埔新邨」和「黃埔花園」。
「太古地產」正因為要發展船塢和糖廠地皮而成立,除了太古城,後來在香港發展了不少知名住宅項目,包括「鯉景灣」、「維景灣畔」、「又一村花園」、「傲璇 Opus」等,商業項目包括「太古廣場」、「又一城」、「東薈城」等。
現在以掃街食肆聞名的西灣河「太安樓」前身,是當年太古船塢的員工宿舍。當時太古入鄉隨俗,特意將宿舍區的街道以「太」字命名,包括太安街、太康街、太富街等,後來「香港置地」改建宿舍區,仍以「太安樓」等命名。
太古小學與太古橋
除了宿舍,太古還為員工子女提供免費小學教育,於是在 1923 年開設「太古義學」(Taikoo Free School),當時沒有正式的校舍,教師授課只在船塢的一小室內進行。1947 年,成為政府津貼小學,2002 年遷入現在「太古小學」的鰂魚涌英皇道校舍。
當年不少畢業生希望仿效父母加入糖廠或船塢工作,所以太古辦了「太古夜學」(Taikoo Evening School),為畢業生提供學徒培訓。
太古亦是早期資助香港大學的商業機構之一,1980 年出資興建港大一所宿舍,命名為「太古堂」。而更多人聽過的可能是太古堂對出的「太古橋」,因為在 1989 年六四事件後,學生在地上髹上「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並每年重新上色,因而經常成為新聞。據報,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大學於 2022 年新型肺炎期間,已將相關行人路封閉,原有在地上的大字亦於年初刷走。


國泰航空・
HAECO ・
太古旅遊
早在 1930 年代,太古已看好航空業發展,並著意開拓客貨代理和維修業務。二戰後,太古曾積極遊說 Australian National Airways (ANA) 開辦澳港航線,以成為中國、香港和日本的代理。 (ANA 即是澳洲安捷航空 Ansett Australia 前身,2001 年破產後航權輾轉由 Virgin Australia 經營)
但澳洲政府最後將該航線判給 Qantas Airways (澳航) 經營,令生意大計泡湯,因而燃起太古必須擁有一家屬於香港的航空公司的想法,以申請航權。同期,太古利用太古船塢的工程技術在啟德機場發展了一家飛機修理及維修公司,後來合併成現在的「香港飛機工程」(HAECO 港機工程)。
1948 年,太古以「太古洋行」及「太古輪船公司」購入「國泰航空」的 45% 股權,澳洲ANA 則入股 35%,合共持有八成股權。太古以「太古輪船」的商譽和市場定位,將國泰打造成一家甚具競爭力的區域性航空公司。
太古入股國泰後,正式擔任機票代理。同年「太古旅遊」成立,是香港第一間正式註冊的旅行社(牌照號碼:350001),2017 年出售予中資集團,並改名為全旅達。而百多年前太古起家的「太古輪船」客運業務,則在 1990 年結束。
國泰在 50 年代吸納了怡和經營的 Hong Kong Airways 航線,回歸前後分別收購「港龍航空」、「Air Hong Kong」(華民航空) 及「香港快運」(HK Express),多年來成為最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

東區太古歷史散步
想感受太古的歷史,可以從太古站起步。第一站先到太古城中心外,參觀位於太豐路的「太古船塢落成碑石」。也可以跑入太古城中心的地庫停車場,感受當年太古乾船塢的歷史時空。
之後可以向西灣河方向,步行到太安樓,那是當時的員工宿舍位置,現在則有無數小食店可以光顧。吃飽後可以乘西行電車,前往太古坊,那裡仍有一條糖廠街,但太古糖廠已成了多幢新建的商廈。
糖廠沒有了,但太古風格仍然存在,包括不同商廈的建築特色、以英國地方命名的大廈和ArtisTree 藝術展館,間中還會有 Bazzar。沿電車路往康山方向走,會經過從前的煉糖廠工人宿舍,現址為網上打卡拍照熱點海山樓。
如果想挑戰體力,更可從南豐新邨後的康柏徑,登上古道,尋找太古吊車遺跡。太古吊車是香港首個纜車系統,由蒸汽推動,共有兩個六座位的開放式車卡,供為避開暑熱而居於山上的外籍員工往返煉糖廠。
回程想沉澱一下太古歷史,大可到太古城中心旁邊,由太古營運的東隅酒店閒坐一會,那裡有家酒吧名字 Sugar,據說是因煉糖廠而命名。太古站就在東隅旁邊,非常方便。
離開時,不妨亦欣賞一下太古站的大堂,那裡原本是花崗岩層,以拱形結構支撐,所以大堂廣闊無柱。1980 年代興建時,是當時東南亞最大的人工石洞車站大堂。
別註:太古「信望香港 信望未來」展覽
網址:https://www.swire.com/tc/community/exhibition.php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exhibition@jsshk.com
資料來源:
China bound : John Swire & Sons and its world, 1816-1980
Robert Bickers
London : Bloomsbury 2020
太古之道 : 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年
鍾寶賢著
香港第一版 香港 : 三聯書店 香港有限公司 2016
洋行之王 : 怡和
劉詩平著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0
香港走過的道路
劉潤和、高添強著
香港增訂版 香港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3
香港商戰風雲錄
藍潮著
初版 香港 : 名流出版社 1997
https://www.swire.com/ourjourney/desktop/tc/index.html
http://www.swirehall.hkusu.hku.hk/FM/History.html
http://www.tps.edu.hk/
https://www.taikooplace.com/zh-hk/whatson/the-mag/historicalhotspots
https://www.facebook.com/%E5%A4%AA%E5%8F%A4%E5%90%8A%E8%BB%8A%E5%B0%8E%E8%B3%9E%E5%9C%98-110725100326888/
https://www.gjtaiwan.com/new/?p=20159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99592
First published in Sep 2020 by Hong Kong Brand Museum 香港品牌博物館
Updated in Mar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