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kungwobeancurdfactory

荳品廠誕| 延伸閱讀

深水埗公和荳品廠​的品牌故事:

「承傳不易,靠的是堅毅」

「很可惜這代很多後人不願意接手家庭式傳統老店,盡力堅持下去,為下一代保留具有特色的傳統。」

早上十點半來到深水埗北河街的公和荳品廠,一邊等候負責人 Renee,一邊觀賞店內的擺設。平日光顧香港的傳統食店,很少有機會細味店內的人景物;第四代傳人蘇意霞 (Renee) 來到,我們一邊享用豆腐花,一邊聽著 Renee娓娓道出約十年前接手老店後,如何解決各種各樣的挑戰和一些有趣的品牌故事。

 

公和荳品廠 1893年由駱公和創辦,製作豆漿、豆腐、豆腐花等黃豆製品,1958年由油麻地廣東道搬到深水埗北河街。1997年,駱家第二代後人移民,潘家接替了九龍城分店,而蘇家就接手深水埗公和荳品廠,蘇崇廉承襲駱氏的配方,再加上自己不斷鑽研,這二十多年來讓公和製作傳統荳品的手藝得以承傳。

Kungwo1.JPG

化解營運老店的危機

我們現在見到前舖後廠的公和,在 2016年店舖大裝修後,保留了傳統店舖設計的感覺之餘,也解決了營運上的危機。當年斥資過百萬元翻新店面,並申請食肆牌照。Renee 形容當時完全是「步步為營」,因為老店要重新裝修比設計新店更加困難, 過程中須考慮保育。

 

眼見店子光線明亮整潔,店員繁忙,堂食客人絡繹不絕。豆腐、豆腐花、豆漿、豆卜,外賣堂食做個不停。那些甜竹、鮮枝竹、腐皮擺放整齊,加上中英翻譯的牌,為不同國籍的顧客帶來便利。店內的餐牌也是中英對照,坐了一會,後面座位突然有人用英文請我把餐牌傳遞過去,聽到他們聊天,知道他們是遊客。

 

今天決定不當食客,就當一天遊客,讓大家從品牌學角度聽聽這個品牌故事。

  1. 品牌招牌的誕生: 公和的招牌其實是由著名書法家區建公以北魏楷書古字題寫,寫法剛強和誇張,最適合做招牌字。不少老店題字後會用木製作招牌,二次戰後四十年代開始在香港很常見。香港這些招牌字體和顏色都很明亮,白底紅字或綠字相當受歡迎;當然大家都是為了在眾多店舖中搶眼球,大家認識的「奇華餅家」老招牌也是區建公的作品。Renee表示早幾年裝修時有人提出高價收購公和的木招牌,但考慮到歷史保育的價值,最後把正門及招牌都一併捐贈香港歷史博物館作收藏。
     

  2. 店舖裝修: 本來公和只有食物製造廠的牌照,不能做堂食;為了要取得食肆牌照,2016年斥資逾百萬元翻新店面。除了要保留歷史的印記,也要在佈置上與時並進。由於不是大品牌,也沒有聘用品牌顧問;多年能夠讓顧客喜歡公和是「無心插柳」。老店原本在尖沙咀廣東道,後來重建後,於 1958 年搬到深水埗北河街。跟很多 60年代的香港老店一樣,以前裝修主要用綠色、黃色、紅色的佈置,粉色瓷磚加上綠色幾何併合紙皮石,成為當年最典型的佈置。品牌的招牌名稱印在餐具上,原來是蘇爸爸很多年前特別製作的主意。他們多年前因為要應付外賣的需求,曾經一律改用膠碗裝豆腐花,但顧客卻提出喜歡印有品牌字樣的白瓷碗,所以一直保留至今。
     

  3. 老店的體驗:店舖的新設計盡量保留原本招牌的設計,而磚瓦盡量用同一種顏色和圖案。雖然店內安裝了空調,利用半開放式設計,但仍保留了舊風扇及閣樓設計,盡量留下舊式紙皮石地板和傢俱。「開山之寶」的撥輪電話和有五六十歷史的算盤成為陳列品,而收錢的竹簍仍是店面最當眼的展示品。店內樓上約 300呎的閣樓是店舖寶貴的回憶,70年代時公共房屋不足,高峰期曾經成為十名員工的「宿舍」,員工最初沒有床就乾脆睡在地板上,後來才加設「碌架床」。
     

  4. 品牌個性:香港的傳統老店能夠一直得到顧客的喜愛和信任,靠的不只是產品的質量,而是品牌獨有的個性。公和荳品保留的人情味,就算大品牌花很多推廣預算也很難做到的。Renee談到當日裝修時遇到很多困難,但幸得幾間老字號幫忙和意見,總算讓這些挑戰迎刃而解。例如煲荳漿的銅鑊,生鋼鑊或不銹鋼鑊都很容易「黐底」,最後靠行家介紹在油麻地的燒銅老店幫忙,80多歲的老師傅更連價錢也未傾談就願意親自燒製。這些上一代人互相關懷的情懷和故事,正是老品牌難得的本錢和品牌價值。
     

  5. 品牌知名度:不少品牌都視取得獎項或品質認證等為公司榮譽,有助提高品牌知名度。而餐廳能夠取得美食界奧斯卡的《米芝蓮指南》推介,甚至摘星,成為不少餐廳及主廚進步的動力。可是價廉物美的公和荳品廠曾表示,其實入不入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食物質素和食客的評價。成為米芝蓮推介美食,當然帶來更多遊客和本地食客,但能夠保持以推廣地道深水埗區的平民美食為定位,才是 sustainable marketing (可持續性營銷)的成功之道。

    一家老店,不僅要傳承寶貴的產品秘方,更要傳承其品牌的核心價值。聽過Renee說起公和近年面對很多挑戰的故事,明白到要堅信及保留品牌最重要的價值外,也要與時並進,才能真正守護這些傳統產業。

資料來源: 公和荳品廠接受訪問(edited in 2022)及綜合報章報導

https://guide.michelin.com/mo/zh_HK/article/dining-out/kung-wo-beancurd-factory-hong-kong-collective-memory

http://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180118/HK-gfl1_er_r.htm

https://www.metropop.com.hk/-%E6%8A%AC%E9%A0%AD%E6%8B%9B%E7%89%8C%E6%9B%B8%E6%B3%95%E5%AD%97%E6%95%91%E4%BA%A1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11月

以上延伸閱讀連結補充香港品牌博物館《豆品的故事》親子繪本圖書的資料。書本在製作上已力求內容之準確性及完整性, 若資料有遺漏或更新,請閣下不吝賜教通知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