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creenshot 2022-10-12 at 2.27.59 PM.png

街市裡的豆腐檔| 延伸閱讀

壹品豆品​的品牌故事:

能吃到每天新鮮製造的豆腐是一種幸福。這天跟壹品豆品創辦人羅孟慶  Jeff  聊天,像坐了時光機般從幾十年前的香港說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有過百間豆腐廠,到 1997 年餘下二十四間,而現時僅餘不多於十間。香港現存約九間豆品廠,新佛香食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成功擺脫豆品業逐漸式微,而讓這個被認為是夕陽行業的工業持續發展。公司在  2007 年創立「壹品豆漿」品牌,是香港最大的豆品廠,它們生產的豆品供應到街市、超級市場、各類食肆和連鎖餐廳。

「去街市檔買豆腐」

Jeff  的媽媽在街市檔工作了差不多五十年,經歷香港街市不同時期的發展和豆品市場的演變。大家談到不同時期的豆腐包裝方法,原來十分有趣。幾十年前還沒有購物膠袋,在街市買豆腐,店主會用鹹水草綁著用報紙包好的豆腐。這種從前的包裝智慧,原來都有效讓豆腐在回家途中較難被撞爛。

 

後來開始用包叉燒的光紙包豆腐,大約到八、九十年代開始才用紅色或白色膠袋裝豆腐,也有先用紙包裝豆腐再放入膠袋。時至今日,大家在街市也可以買到已預先包裝的盒裝豆腐,因為豆腐店不少已安裝雪櫃,這些盒裝豆腐亦受到不少顧客歡迎。

topsoy - market1.png

以前豆腐檔店主會用鹹水草綁著用報紙包好的豆腐。

參考圖片來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61215/bkn-20161215060057931-1215_00822_001.html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環保-鹹水草-走塑-130656

「從前做豆品的故事」

Jeff  說起童年時看到爸爸從凌晨就開始做豆腐,大家還未起床半夜四點他爸爸就開始工作。記得最初是用單車送豆腐,單車前面放五、六板豆腐;後面放五、六板。

 

後來他們用利蘭「紅頭貨車」送貨;當時香港地鐵還未建好,用這種貨車運貨十分普遍。Jeff  憶起以前有位跟車叔叔,要站在貨車後面的貨物區,車輛運行時要一邊扶緊豆腐,一邊緊拉車尾一條繩索以保持平衡。

 

以前的街市很簡陋,周圍都是石級路,不是平路。街市狹少,就連手推車都入不到。送貨工人一個人要拖住豆腐,甚至要放塊布在頭上頂著五、六板豆腐送到街市店舖;運豆漿的,就用上擔挑載著新鮮豆漿去送貨。

 

賣豆腐的檔主工作都要日曬雨淋,「一棟棟」豆腐就直接在街邊出售。那時候上「豆腐車」,要用車尾的木梯慢慢踩到貨車上。送豆腐的工人都好似特技人般,身手矯健。童年時看到這些畫面都覺得十分經典。後期香港出現室內街市,當然還沒有安裝冷氣,一格一格的檔口十分細小,這些豆腐檔就成為不少街坊每天光顧的地方。

topsoy - truck1.png

「全世界只有香港做到一日送兩次新鮮豆腐到街市」

香港街市檔售賣的豆腐其實非常新鮮,因為每日新鮮製造。壹品每日送兩次貨到街市,凌晨四、五點送一次,中午十二點再送一次。因為交通便利和運程短,全世界或許只有香港做到一日送兩次新鮮豆腐的做法。新加坡、台灣都只是每日送一次貨,而香港就仍然做到每日送兩次新鮮豆腐,凌晨十二點做一轉貨,早上八、九點再做另一轉貨。所以香港街市買到的豆腐都是最新鮮的。由於每日做兩轉貨,大家無論早上或中午後到街市都有機會買到最新鮮的豆腐,名副其實是香港的特色。

 

顧客在街市買豆腐,最怕它放太耐會變酸,所以大家下次遇上「仲暖嘅豆腐」,它們一定是最新鮮的貨。店主熟練地用方型不鏽鋼片切豆腐,每磚豆腐看來都十分工整,如果向店主提出「要邊」,或許有機會拿到較大塊的豆腐。

 

香港人很喜歡豆製品,盒裝豆腐、無糖豆漿的銷量持續上升。近年翻新的街市都有主題特色,也讓街市的豆品市場發展穩定。而顧客因為更注意健康,無糖豆漿的銷量也節節上升。最受歡迎的街市豆製品原來是水豆腐;而最受歡迎的豆漿類別,第一位是原味豆漿、第二位則是無糖豆漿。 

 

香港人很喜歡喝豆漿,在香港可以買到各地生產的豆漿。日本和香港做豆漿的工藝有別,日本用熟渣煮豆漿,香港就用生渣。日本天氣冷,會用較多黃豆製作出高濃度細杯熱豆漿,可保暖,口感又較滑。日本會煮好豆漿才隔渣 (熟渣),讓豆漿更滑。在香港做豆漿,亦會根據天氣調節,夏天較順滑解喝,冬天則會較濃。台灣豆漿相對較甜,當地人喜歡加糖喝,因為加糖可以蓋過豆腥味。

「品牌為何叫壹品?」

發展品牌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設計品牌商標 (logo)。 壹品的品牌商標就隱藏著「壹品豆品」四個字,品牌名稱代表「品質第一」。
 

小朋友見過日本豆腐上印有 logo,好奇問香港出產的豆腐上會不會印上商標? Jeff 認為在豆腐上印商標要視乎能否為客戶帶來價值。在豆腐上「燙」 logo,要考慮如何印上、食品品質和食物安全。日本每間豆腐廠有自己的工藝,代代相傳,所以豆腐上的名稱和商標具代表性。大家可能不知道,新佛香送街市的整板豆腐面原來都印有新佛香 logo,下次不妨留意一下。

「時代變。消費者的喜愛也在變」

豆品業發展多年要不斷適應市場,然後慢慢作出改變。Jeff 提到最初推出的盒裝豆腐,市場反應不太好。顧客批評「盒裝豆腐不是豆腐, 街市買嘅先至係豆腐」。後來推出無糖豆漿,亦有顧客認為「點解無糖咁慳儉,豆漿無糖咁難飲?」

產品包裝上的轉變,為顧客提供不少好處。例如豆漿的煮法改變了,製作過程利用巴氏高溫消毒法,也要急凍豆漿,這樣就可以延長保鮮期。另外,從前豆腐廠無雪房,熱豆腐直送街市,大家在街市可以買到最新鮮的豆腐。約 2000年開始,市場對包裝豆品的需求大了,有連鎖食店提出更高的保鮮要求;故此豆腐廠也開始安裝雪房,設置冷凍車,讓產品運送時能夠保鮮更久。後來盒裝豆腐出現,令購買和食用豆腐更加方便。香港第一間製造盒裝豆腐的公司是百福豆腐,而壹品則是第二間。

現時壹品是香港最大的傳統豆品廠,員工差不多有100人,師傅也有幾十人。生產的產品種類較多,供應街市、食肆和連鎖商店等。

近年顧客對產品的質素十分重視,讓製造商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

傳統製作豆腐要先浸豆、磨漿、磨漿後將豆渣分離,然後再煮。現在不是用明火煮,而是用不鏽鋼鍋透過蒸氣煮,可以慳人手。煮完一大桶 200公升的漿要凝固,凝固後放入一格格木箱再壓成豆腐。做優質豆腐,就要用最新鮮和一級無基因改造黃豆。壹品是香港第一間生產有機豆腐的工廠。

豆漿的包裝也隨年代演變。香港人以前習慣用杯飲豆漿,到八、九十年代發掘用可樂膠瓶裝豆漿。後來,因為有衛生和維持品質的考量,生產過程要通過密封管道,包裝用上高溫消毒瓶。而且食品包裝要達到 7+1 的標籤規定和遵守商品說明條例的規定。每個產品上都印有條碼,裡面記錄生產的詳細資料,就像出世紙一樣等,好讓生產商有效追蹤。

時代變,但香港人喜愛豆品卻一直沒變。無論小型豆品廠,還是大型豆品廠,香港的豆品業仍然陪伴著香港人,每天製作新鮮美味的豆製品。

不同類別豆品製作過程大公開:

​1.煮漿過程

topsoy - produce1.png
topsoy - produce2.png
topsoy - produce3.png
topsoy - produce4.png

浸豆 > 磨豆 >煮漿

2.布包豆腐

topsoy - bo3.png
topsoy - bo4.png

 布包豆腐 > 成型之後解布包豆腐

3.盒裝豆腐

topsoy - bo2.png
topsoy - bo1.png

全自動化豆腐充填 > 盒裝豆腐 

4.板豆腐製作

topsoy - pan2.png
topsoy - pan2.png
topsoy - pan3.png
topsoy - pan4.png

板豆腐製作 >  先鋪白布加入豆腐漿 > 用布封好加上木板壓出份 > 直至成型

5.豆漿製作

topsoy - milk1.png
topsoy - milk2.png
topsoy - milk3.png
topsoy - milk4.png

全自動化豆漿製作 >豆漿注入樽內 > 浸凍 >包裝

資料來源:豆品製作圖片由壹品豆品提供

有線電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6Qj_WEnHA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11月

以上延伸閱讀連結補充香港品牌博物館《豆品的故事》親子繪本圖書的資料。書本在製作上已力求內容之準確性及完整性, 若資料有遺漏或更新,請閣下不吝賜教通知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