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每次行過小食檔,有人站在旁邊大大啖吃著沾滿甜醬的它,但也有人經過馬上掩著鼻走避不及⋯⋯沒錯,它就是香港特色街頭小食之一 —— 臭豆腐。


臭豆腐其實是由清朝康熙年間,一位開豆腐坊叫王致和的人創造出來的。相傳有一天他做的豆腐沒賣完,但大熱天時豆腐又很容易變壞,於是他將豆腐切成小塊,把鹽、花椒粉等材料都放在罈子裡。過了幾天,他把罈子打開,發現豆腐都變成青色,他馬上嚐一口,發現嗅起來奇臭無比,但味道卻非可口。之後他將豆腐擺攤叫賣,上面寫著「臭中有奇香的青方」,結果吸引了許多人買來試,消息傳開後,成為名滿京城的食物,連慈禧太后也愛吃他做的臭豆腐!


在香港,要找到好吃的臭豆腐不容易,因為這個小食越來越少人願意做。醃製臭豆腐的過程並不是如坊間亂指用廁所水浸出來,而是用「臭滷」醃製出來。像有老行家用海蝦、老薑、陳皮;也有人用竹笋、黃豆芽、雪裡紅等香料,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重點是要將豆腐浸在密封的桶裡發酵2-3個月,才能醞釀出臭豆腐獨有的香味。


在中國各省臭豆腐,遍及北京、南京、徽州、浙江、湖南、雲南等,都有不同的煮法。其中紹興美食以臭聞名,當中的「霉鮮」菜式非常受當地人歡迎,當中有道比臭豆腐更臭的菜式--「霉千張」,將豆腐做成千張薄薄的皮,再浸到臭醃水發酵,清蒸出來的味道甚至能傳到隔壁或好幾條巷子呢!




在雲南的臭毛豆腐做法更有趣,當地人會將豆腐蒸煮後放置3-4天,豆腐表面會長出白白的毛(菌絲),再用烤或煎的方式煮,有吃過的人都說聞之味臭、食之異香。


不論你愛吃臭豆腐,還是討厭臭豆腐,這些食物都是歷史和文化的融合,成為千百年來傳承的特殊滋味。


導讀:

  • 臭豆腐在清朝康熙年間,一名叫王致和的人意外地做出來的,更流傳成為中國傳統特色小食

  • 因為是厭惡性行業,在香港做臭豆腐的師傅越來越少

  • 臭豆腐沒有所謂正宗的味道,因為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方醃製

  • 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煮法的臭豆腐,如浙江的霉千張、雲南的臭毛豆腐




小挑戰:

有時候開餐廳創業的人也沒想過不同食物的配搭,能變成一道有特色的菜,試發揮想像力,如果你是豆品店老闆,你會怎樣做一道獨特又好吃的菜式?

品牌學堂

bottom of page